《小巷人家》:年代剧的喜剧表达 琐碎日常中的温馨与笑料
最近,年代剧《小巷人家》引起了广泛关注。剧中虽然讲述的是吃饭、吵架、串门等琐碎小事,却让人欲罢不能。这部剧不仅成功塑造了人物群像,还生动还原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社会风貌。幽默诙谐的叙事语言为观众描绘了一个真实又熟悉的年代图景,豆瓣评分高达8.2分,成为今年口碑最佳的年代剧之一。
有网友评论说,《小巷人家》带来的快乐让2024年有了一个美好的尾声;也有人表示,在庄家和林家的生活里看到了自己成长的影子。优秀的喜剧年代剧给不同观众带来了喜悦。事实上,为年代剧注入喜剧表达并非《小巷人家》独有,此前多部年代剧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父母爱情》等也有所体现。这种表达方式或许能为年代剧带来新的附加值。
《小巷人家》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吸引观众,部分原因在于其开头几场令人捧腹的喜剧性场面。剧情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的苏州棉纺厂家属区。第一幕中,女工宋莹因没有房子,半夜抱着儿子来到张书记家中,将儿子塞到他手里,要求分房。这一幕不仅交代了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分房的背景,还勾勒出宋莹泼辣又柔软的性格。最终,她分到了房子,但失去了评先进的资格。丈夫林武峰体贴她,儿子用蜡笔给她画了一张“个人先进”证书,凸显了家庭的温馨。
山西晋非投资
第二场喜剧发生在宋莹和邻居黄玲之间。两人为了省钱在院子里种蛇瓜,结果长势太好,吃不完也送不出去。更搞笑的是,宋莹的儿子林栋哲把蛇瓜伪装成蛇扔进教室,吓得同学尖叫。老师叫来家长后,宋莹决定用一个月连吃蛇瓜的方式教育儿子,这让蛇瓜成了林栋哲的童年噩梦。
第三场喜剧发生在庄家女儿生日时。宋莹想出了点子,请隔壁母女去松鹤楼吃面。林栋哲发现母亲抛下自己吃独食,大闹饭馆,边哭鼻子边数落宋莹“抛夫弃子”的场面,令人忍俊不禁。
这些喜剧情节既写出了生活的难处,也展现了其中的小确幸。故事不悬浮,情感不浮夸,跳出了以苦难或怀旧做滤镜修饰的年代剧固有套路,趣味性和生活性十足,描摹出中国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内核。
年代剧通过喜剧元素的合理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其严肃和沉闷的氛围,使这类作品更有趣、更接地气。《小巷人家》中的许多细节都充满了喜感,比如林栋哲的裤子总是破的,即便有新的也是用别人的裤子改的;庄筱婷的新衣服是拆了旧毛线织的,住的小阁楼是用旧木头和旧玻璃搭建的。尽管生活清贫,孩子们眼中只有快乐,喜剧展现的是困境中的温度。
导演并不刻意要把作品拍成一部喜剧,而是让喜感在人物言行举止和生活细节中自然流淌。一些幽默俏皮的桥段伴随着人物弧光慢慢显现。作为现实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年代剧不能回避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和人生困境,而喜剧表达的加入恰到好处地避免了过度渲染苦难,使作品调子明亮。
并行于以《人世间》为代表的经典年代剧风格,这种以喜剧书写生活的方式,常表现为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喜感的增加不仅不会破坏年代剧的真实与厚重,还展现了时代的烟火气,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和观看习惯。喜剧因素为年代剧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让观众在观剧时会心一笑。
《小巷人家》几乎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它捕捉到了细碎日常下的真情实感,需要对人物进行极其细腻的描摹,画出真实而动人的人物弧光。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喜剧自然而然成了一种“刚需”。电视剧作为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的艺术形式,需要在娓娓道来中提升观众对生活的认知和审美,并带来治愈的力量。喜剧表达为年代剧边界的突破呈现了另一种可能,因为唯有乐观与勇气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创作最终能够打动人的朴素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