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东南亚投资升温,松下却把这些产能转到了中国

2024-11-13 18:51:26 6阅读

中国企业东南亚投资升温,松下却把这些产能转到了中国

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到东南亚投资设厂的情况下,松下中国却把东南亚部分产能整合到其中国工厂。

11月6日,第一财经记者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了解到,借助中国加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机会,松下把在泰国的真空隔热材料生产集中到其重庆的工厂,把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冰箱压缩机生产集中到其无锡的工厂。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向记者表示,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松下中国)以外资企业身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现在RCEP效应已经发酵,中国和很多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税已经降低,松下重新整理生产网点,将考虑把中国团队研发的家电卖到亚太地区市场。

重新投资中国

RCEP涵盖了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在内的15个国家,协定的核心是通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首批生效的国家包括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6个东盟国家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4个非东盟国家。

松下真空节能新材料(重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该公司2021年12月在重庆动工兴建新工厂。据松下进博会的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4月,这座新工厂在重庆市渝北区落成。新工厂的产能大约是旧厂的两倍,除了把旧厂产能搬过来,还整合了松下泰国工厂转移过来的产能。

对于重庆工厂产能翻番的考虑,松下的工作人员说,一方面是有出口业务,另一方面是中国业务也在扩大,真空绝热板的应用已从家电领域拓展到建筑领域。新工厂主要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的真空绝热板,向中国乃至全球各大市场供货,将打造成为松下全球最大的真空绝热板研发制造基地。

记者在进博会上了解到,松下的真空绝热板由高性能玻璃纤维等组成,隔热效果超过传统发泡材料十倍。它现在除了用于超薄冰箱等家电,还应用于医疗保温箱,以及真空保温装饰一体板等建材。“里边的玻璃纤维走向,需要很严格的产品管控才能做到。”松下的工作人员说。

不仅真空隔热板,松下在东南亚的冰箱压缩机业务也整合了到中国工厂。

2023年7月,松下冰箱全球研发中心在无锡开业。自1995年以来,松下已在无锡设立了冰箱及压缩机的子公司,是松下集团在海外最大的冰箱制造基地。新开业的松下冰箱全球研发中心,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围绕松下冰箱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

本间哲朗表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松下集团非常重视在中国市场的创新。两年前,松下中国与无锡高新区签约,导入松下新产品、扩大产能。之后,松下将原先在新加坡的高端压缩机产能及原先在苏州的冰箱研发部门转移至无锡。目前松下在无锡,冰箱年产能达110万台,高端冰箱压缩机年产能达300万台。新研发中心实现了从关键零部件到冰箱整机的独立自主研发,今后松下将把无锡打造成为松下集团全球最大的冰箱研发和制造基地。

松下生产真空隔热板的泰国工厂两年前就关闭了,产能转移到重庆工厂。同时,松下冰箱压缩机原来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两家工厂也关闭了,产能转移到无锡工厂。本间哲朗说,“因为有RCEP,才决定调整生产网点。希望未来许多由松下中国团队研发的产品,包括空调、个护电器、美容电器等,可以出口给亚洲其它国家,我们现在正慢慢策划。” 目前,松下还在广州设立了个护美容电器的研发中心,以及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压缩机的研发中心。

“以跨国企业的身份来考虑,中国市场有几个特点。”本间哲朗认为,首先是中国有巨大的智能家电市场,厂商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到中国的消费者。其次是中国的消费者能够快速接受新的技术和产品。第三是中国有尊重创新、允许失败的社会风气。此外,中国不仅是制造大国,还逐渐转变为消费大国、工程师大国和创新大国,而且中国拥有强大的产业供应链。

本间哲朗表示,松下把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相关产能转移到中国的背后,“直接连接供应链和工程师红利,这两个因素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重视的”。

记者留意到,松下真空节能新材料(重庆)有限公司最近在当地公开面向大学应届毕业生,招聘设计工程师、生产计划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等。本间哲朗说,日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为了保持松下集团的全球研发战线,我们也需要中国年轻人的加入”。

全球布局重构

“今后我们如何调整自己在全世界布局,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本间哲朗坦言,“现在国际政治关系比较严峻,我们也不停地调整自己的制造网点。”

本间哲朗透露,松下现在投入资金额最大的国家是美国,松下正在美国堪萨斯州建设新的动力电池的超级工厂,花了非常大的投资来推动这个项目。可是,在投资项目数量上,美国松下不如中国松下。“今后制造网点的调整是按照各种各样的因素来决定的,要不断调整。”

谈及松下如何面对中国本土快速崛起的竞争对手时,本间哲朗回顾说,1979年和1980年两年间,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访问了中国45个城市,签约了125个技术合作项目,至此开始了松下在中国的事业,之后松下在中国的事业高速发展。可是在2008年以后的十年时间里,松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无法增长。

于是,松下花了两个月时间,组织40人的专家组进行研讨,分析为什么松下在中国的事业不能增长。结果发现,因为用过去的商业模式——产品事业部模式来经营中国市场,有很多地方是赶不上中国竞争对手的,比如速度、成本、商业模式。

2019年4月,本间哲朗到中国成立了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中国的事情在中国决定。已经过了五年半的时间,松下中国在2020、2021年都有两位数的业绩增长,之后也保持一定的成长速度。从五年前到去年,松下实行“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产品的外观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客服等功能已经完成了本土化。

“现在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支持各事业的职能部门,比如财务、国际采购、物流等职能也慢慢地进行本土化。”本间哲朗举例说,松下集团上海共创中心就是支持各事业的职能部门的办公室。松下中国业务用的IT研发团队,现在国内有750人,过去五年翻了一倍;产品软件研发团队的办公室在大连,现在有1050人,是松下集团在日本之外最大的软件研发团队。“这是为了赶上中国市场变化的速度或方向,是很多外国企业都在研讨的方向。”

让本间哲朗感到自豪的是,在中国深度的本土化战略,已经逐步收获成果。2024财年上半年(今年4月~9月),松下中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这在当前的环境下实属不易。

产业在线高级分析师王娟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松下全球业务调整,除了关税因素,与海外竞争压力加大,以及集团降本增效都有一定的关系。今年全球的跨国企业都有降本增效的战略和业务调整趋势,包括惠而浦、伊莱克斯、博世等部分企业因为利润和竞争压力,甚至有裁员或者出售部分家电业务的情况。

“中国本土头部企业的策略,仍然是为了应对逆全球化、贸易壁垒以及关税问题,继续扩大海外布局,包括去印尼、泰国、墨西哥、埃及、巴西等地建厂或者增加生产线。不光是整机企业,上游压缩机等部件企业也有走出去配套的趋势,比如加西贝拉在墨西哥的工厂投产、美芝预计将增加泰国压缩机生产线、万朗在印尼建厂等等。”王娟说,但是从产业在线统计到的数据来看,海外新增的产能相对都很小,只是为了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提前布局。

王娟还说,其实这几年不光松下,像富士康等跨国企业,也有前期把产能转移到东南亚,但是后来因为综合成本、当地政策稳定性、供应链等多重原因又把产能转回中国国内的情况。

“这种回流不光是生产线,松下将原先在新加坡的高端压缩机生产及研发中心也合并到无锡的松下冰箱全球研发中心。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除了人力成本因素影响之外,作为全球家电的制造和消费中心,中国实质上在家电研发上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的重心。”王娟说。

本间哲朗表示,“我们未来的方向,除了现在‘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战略以外,希望扩大服务范围,转向‘在中国为亚洲’,甚至是‘在中国为全球’,现在开始推进这方面的实施步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山西晋非投资有限公司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