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整治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算法治理专项行动启动
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通知明确禁止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即不得基于用户年龄、职业、消费水平等特征对相同商品实施差异化定价。
过去,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杀熟”主要通过低价吸引新客户,待其成为老客户后,再利用大数据技术抬高价格或变相提价。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这种行为变得更加隐蔽。消费者发现,在平台上购物、订餐时遭遇差别定价,需要使用不同手机对比才能察觉。
山西晋非投资
不少网友反映,在线订机票和酒店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例如,三个人同时订酒店,价格却各不相同,苹果手机用户的价格通常最高。还有人在某在线旅行平台上订机票,退出页面比价后再返回,发现价格提高了几百元。一位票务代理主播表示,这种现象在各大平台已十分普遍,常有消费者抱怨。
此外,有网友提到,在某出行平台上打车时,同一时间去同一地点选择同类型的车,自己的价格比别人贵近10元。这些现象几乎涵盖了互联网各个领域,导致一些消费者对平台算法产生不信任感。
根据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自即日起至2025年2月14日将开展专项行动,严禁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通知要求提升优惠促销透明度,清晰说明优惠券的领取条件、发放数量和使用规则,并如实解释优惠券领取失败的原因。
山西晋非投资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根治大数据“杀熟”并不容易。按照现行法律,平台给新用户补贴、推出无指向性的随机补贴及差别化调整折扣力度都不算价格歧视。因此,消费者在投诉和诉讼时往往举证困难,相关案例较少。朱巍建议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审核算法模型,制定标准并公开典型案例。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指出,由于算法涉及商业秘密,短期内难以解决算法“黑箱”问题。但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订单,判断是否对某些群体构成价格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