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消费改善是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回升至4.8%,这也是3月以来的最快增速,再加上11月以来消费相关高频数据的良好表现,验证了此前笔者“中国消费迎来拐点”的判断。除“以旧换新”政策加码、前期宏观政策逆周期力度加大外,刚刚落地的地方隐性债务化解举措也有利于消费持续恢复。若后续中央财政能够加大收入补贴力度,并建立土地和住房储备银行稳定房地产市场,中国消费恢复将更有空间。
10月消费数据进一步改善
从最新公布的10月经济数据看,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9月份的3.2%进一步升至4.8%,其中商品零售更是升至5.0%。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品类中,与“以旧换新”密切相关的家电零售同比上升39.2%、文化办公用品上升18.0%、家具上升7.4%、汽车上升3.7%。上述四类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个百分点,比上月明显扩大。
此外,10月消费显著回暖还受到国庆假期和双十一促销活动提前等因素影响。一方面,今年国庆假期,国内出游人次、总花费按照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5.9%、6.3%,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10.2%、7.9%;另一方面,随着今年双十一促销活动提前,10月限额以上单位零售品类中,化妆品(40.1%)、体育娱乐用品(26.7%)、通信器材(14.4%)等销售也有不同程度加快。
进入11月,汽车、地产销售高频数据同样较上个月大幅改善。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1~10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6.7万辆,比去年11月同期增长29%,其中新能源车同比增长70%。11月1~17日,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为7.3%(10月同比为-3.8%),一线城市同比更是接近50%。一般而言,地产销售的回暖会滞后几个月带动家电、家具和建材等销售的增长。
山西晋非投资
政策“组合拳”带动消费回暖
笔者以为,近期消费增速回暖并非偶然,是“以旧换新”政策乃至整体货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加力等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首先,“以旧换新”政策对商品消费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3月初,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多个地方出台了汽车置换更新、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措施。7月25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大幅升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范围、标准。其中,中央政府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为消费品以旧换新增加了1500亿元的财政补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此前表示,资金在8月初下达地方。目前看来,政策刺激的效果在9~10月零售数据中明显体现。
其次,9月下旬以来,中央政府进一步打出政策组合拳,新一轮稳股市、稳房市、稳增长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有关措施不仅仅直接带动了支出,还改善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也通过财富效应提振了总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9月下旬降准降息的举措直接降低了借贷成本和储蓄收益,有利于需求回升。10月中旬财政部和住建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较大规模化解地方隐性债务、中央可能进一步加杠杆以及增加房地产领域“白名单”授信规模的表述也提振了市场信心。多因素作用下,国内外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明显改观,有利于消费和投资的回升。此外,人民银行等多部委还宣布了多项支持资本市场的措施。股票市场从9月下旬以来明显反弹,而10月房地产价格环比下行有所缩窄,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更是由降转涨。财富效应对消费的支撑同样不容忽视。
最后,刚刚落地的地方隐性债务置换方案也将有利于后续消费数据的改善。在笔者看来,债务置换大幅减少了地方政府为了偿还隐性债务被迫实现的财政结余,具有明显的支出扩张效应。第一,地方政府支出的改善对于提振医疗、教育、政府采购等政府消费、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都有重要意义。第二,对企业欠款、公务员欠薪问题的解决,也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对居民消费也能起到带动作用。第三,明年财政赤字空间进一步打开,进一步加大对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力度,有望让当下家电、汽车等领域出现的消费亮点维持更长时间。第四,2025年更大力度的转移支付和对民生支出的更好保障,也会减少居民预防性储蓄的需求,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
山西晋非投资
消费持续恢复有赖于财政继续加力
10月,消费改善无疑是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除消费以外,需求端整体也有所回暖,包括基建投资初步企稳、制造业投资保持高增、出口增速快速反弹。需求端的改善也对生产端起到了拉动作用,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在5.3%,服务业生产指数升至6.3%的年内高点。
不过,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消费实质性改善还有赖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目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仍待巩固。
展望未来,建议采取更直接的财政支持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比如增发特别国债更大力度补贴低收入群体,从而提振消费。此外,建议运用财政资金建立住房储备银行和股市平准基金,改善房地产市场供需、稳定股票市场价格,这也将通过财富效应改善消费能力和预期。
(沈建光系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姜传钺系京东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