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座万亿城市消费盘点,谁跑赢了?

2024-11-02 13:02:02 19阅读


          
            26座万亿城市消费盘点,谁跑赢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7748442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其中又以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提振消费,已成为今年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35.36万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3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同比增长5.3%,相比上半年增速同样下降1.4个百分点。

全国数据之外,作为经济“领头羊”,26座万亿城市前三季度社零总额占全国社零超1/3,但14座城市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广州和深圳增速均不及1%,北京和上海更是负增长。

为何一线城市消费普遍疲软?各地刺激消费成效如何?长远来看,提振消费又应该从何入手?

消费表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消费的重要依据。

从总量而言,上海是全国社零最高的城市,前三季度上海社零达到1.3万亿元,重庆和北京紧随其后,分别为1.17万亿元、1.03万亿元。从去年全年数据看,广州、深圳、成都也是万亿消费城市,苏州则正在向“万亿”目标发起全力冲刺。


          
            26座万亿城市消费盘点,谁跑赢了?

但更重要的是增速。前三季度,26座万亿GDP城市中,12座城市社零增速达到或超过全国3.3%的平均水平,烟台以5.9%的增速领跑,福州、泉州、武汉、青岛、苏州社零增速也超过5%;剩下14座城市均未能跑赢全国,其中上海、天津、北京、东莞更为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GDP排名前十城市中,仅武汉、苏州、重庆社零增速超过全国,南京与全国持平,剩余6城增速均低于全国。


          
            26座万亿城市消费盘点,谁跑赢了?

实际上,与上半年的数据相比,前三季度一线城市整体社零增速进一步下降,上海下降1.1个百分点、北京下降1.3个百分点、深圳下降0.3个百分点,仅广州上升0.1个百分点。

北上广深去年社零总计达到5.45万亿元,占全国社零总额的11.55%,对全国的影响可见一斑。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北京商品零售下降1.2%,餐饮收入下降5.1%。从行业看,农林牧渔产品批发收入下降35.5%,贸易经纪与代理下降13.9%,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下降24.4%。从商品用途看,烧类商品零售额下降7.6%,穿类商品零售额下降5.3%。(注:烧类商品主要反应能源消费方面支出情况)


          
            26座万亿城市消费盘点,谁跑赢了?

图片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上海前三季度批发零售业总额下降3.2%,住宿餐饮业下降5.4%,其中穿的商品零售额下降1.6%、用的商品下降5.9%、烧的商品下降7.0%。前三季度,上海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营业利润下降10.7%,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营业利润下降127.4%。

总的来说,京沪两地吃(餐饮)穿用商品销售都明显下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社零统计的是实物商品交易金额以及餐饮服务收入,不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验等服务性消费。虽然社零不能全面反映最终消费支出情况,但可以大体地反映消费需求的变化状况。

北京统计局表示,前三季度,北京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快于商品性消费支出0.5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支出增速较高。

刺激成效

为了扩内需、促消费,2024以来,一系列全国性及地方性消费刺激措施相继出台。一项重要的政策是国务院3月份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两新”政策)。

“两新”中的大规模设备更新集中在工业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主要针对大众消费者,汽车和家电是两大主力销售商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这两类商品价格较高,对社零拉动效应明显。

部分城市公布了前三季度新能源车和家电的销售数据,受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基本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6座万亿城市消费盘点,谁跑赢了?

前三季度,苏州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66.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0.4%,两项增速均排在最前列。这也使得苏州成为GDP前十城市中,社零增速最亮眼的城市之一。

宁波、西安、泉州、大连等地的新能源车销售额涨幅也较高,沈阳、青岛、东莞、重庆等城市的家电和音响器材零售额上涨较快。


          
            26座万亿城市消费盘点,谁跑赢了?

但新能源销售额增长并不代表汽车整体销售在上涨。例如广州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仍处于负增长;而杭州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1.8%,但汽车整体零售额下降0.9%。

此外,武汉的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照相器材类、智能手机商品零售额涨幅较高,郑州的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涨幅较高,重庆的餐饮收入上涨10.4%,厦门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98%,大连文化办公用品零售额上涨102%。

刺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例如无锡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零售同比增长32.3%,拉动整体零售额增长2.8个百分点。

上海消费增长乏力,刺激政策开始加码。9月印发的《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提到,统筹安排资金超过40亿元支持“两新”。当地媒体称,这一数额高于上海历年安排的促消费补贴资金量。

与此同时,上海继续发放消费券,涵盖餐饮、住宿、电影和体育四个领域。该活动总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亿元,从9月份开始将持续到今年12月底。

“双十一”来临,不少城市开启新一轮促消费活动。11月1日,成都市通过美团和携程发放1000万元文旅消费券;11月2日起,河南面向全省发放新一轮消费券,最高满300减100;11月1日到11月15日,天津经开区发放汽车消费券,最高补贴5500元。

未来预期

短期内消费可以“刺激”,但从长远来看,真正让居民敢消费、能消费、愿消费,是更为复杂的课题。

目前而言,公众消费信心仍然不足。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北京居民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5.5,环比下降10.4%,处于弱信心区。其中,就业状况预期指数90.3,环比下降13.7%。


          
            26座万亿城市消费盘点,谁跑赢了?
图片来源: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志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数据上看,老百姓的消费意愿总体处于景气区间,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消费支出增速有所放缓。从‘能消费’到‘愿消费’的转变中,最大的障碍在于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确定性和消费信心不足。”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反复被不同专家提及,增加居民收入被视为提升消费信心最重要的方式。

国家统计局在解读前三季度数据时也表示,下阶段,要持续做好稳就业工作,强化居民增收举措,推动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保障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

从实际情况来看,居民增收仍有空间。部分城市公布了前三季度人均居民共支配收入,石家庄、唐山、徐州、大连等城市增速较高,北京和上海均低于全国水平,长沙和宁波仅增长3.7%。


          
            26座万亿城市消费盘点,谁跑赢了?

在近日于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4”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也针对消费问题发表观点。

刘世锦表示,增加有效消费需求,要理解现阶段消费需求的新特征,区分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以及消费实现方式的差异。其中,服务消费较多地依赖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与城市化水平直接相关。

他认为,扩大消费需求要找准重点或痛点:一是基本公共服务为依托的发展型消费,二是以农民工为重点的中低收入阶层,三是以人为中心、发展权利平等的城市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应大力度提升以进城农民工为主的新市民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还应加快都市圈范围内中小城镇建设,带动中国的第二轮城市化浪潮,形成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的高质量、可持续、现代化城市体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山西晋非投资有限公司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