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社论:筑牢支持性框架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面对日益复杂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和低婚育率等新现象、新特征,如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
16日《求是》杂志发表中央领导人的重磅文章。文章提出,通过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及更好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等五个方面,明确人口高质量发展要义,为接下来人口发展战略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文章提出的很多新思路、新认识和新方法,将成为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新指向。如明确提出“过去人口工作以‘管’为主,今后工作覆盖面更广了、颗粒度更细了,要更加重视‘引导’和‘激励’的办法,由主要依靠政府力量向政府和社会协同治理转变”。这是人口发展战略基调的一个全新升级,是人口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价值型转型的全新定位,将促使中国人口发展战略进行全新布局。
同时,文章明确“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这一表述明确了人口发展战略的底色就是服务,反映今后的人口发展战略,将通过服务来搭建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桥梁。
山西晋非投资
当前我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和低婚育率,使得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而人口红利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价值型迁移,这种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保福利体系完善,人的时间价值将变得愈发稀缺,养育生育等对家庭来说,正由养儿防老的投资思维,逐渐变成注重享受的耐用消费思维,因此养育生育需要耗损的大量时间与时间价值的日益稀缺,不可避免地压低人们对生育养育的显著偏好。
同时,人口之于家庭和社会又具有鲜明的人力资本特征,这使得生育养育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这意味着人口发展战略,已成为一个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协同治理的事业。
因此,政府、社会与家庭的共治,不能再依靠过去以“管”为主的人口政策。因为婚育是一种人的自愿自洽行为,养育亦然,人最突出的特征是可塑性,真正立足人口素质和高质量发展,养育就需成为家庭的享受而非负担,否则只生不养,很难真正树人,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基于鼓励和引导,为人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性框架,有效降低生育养育的时间成本。
山西晋非投资
这种基于人口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性框架,首先在制度和政策基调上要树立公共服务的意识和信念,也就是人口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调整和改变影响人们婚育的约束条件,让结婚、生育和养育成为人们自愿的享受,而非任务和负担。唯有走出功利主义的路径依赖,真正用公共服务为人们生育养育提供免于匮乏、恐慌的自由,人口高质量发展才能从理想变成现实。
人口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性框架,主要在于建立健全完善的防护性保障制度体系。制度经济学将制度细分为两大类制度矩阵,一种是具有发展之矛特征的透明性担保体系,一种是具有发展之盾特征的防护性保障体系。前者拓宽着经济社会发展可能性边界,后者保证经济社会弹性。
当务之急,是尽可能为人口迁徙提供社会保障托底,让人们能在更大的时间空间中寻找合适的婚配和育配;完善生育保险,降低人们的养育成本,如完善亲子设施等;在教育环节,真正基于人的认知成长规律因材施教,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变迁挂钩;同时,完善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保证人们拥有充分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山西晋非投资
当前国内少子化较为突出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亟待加强。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占比相对较低,社保福利体系不够完善又使人们必须预防储蓄纾缓未来不确定性。因此,提高社保福利的覆盖面和社保水平,营造一个劳动者用更少时间就可获得更无后顾之忧的环境,人们才会拥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婚育,养育教育的陪伴才能真正变成天伦之乐。
人口高质量增长需要以人为本的人口发展战略托举,需要用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降低人的时间成本,并消除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同时不断拓宽人的自由活动空间,为人们提供更多支持性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