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周报|杨植麟称kimi月活超3600万;李彦宏:大模型幻觉基本消除了
李彦宏说大模型幻觉基本消除了
“如果你要问我,过去这24个月,对行业而言,最大的变化是什么?那我的回答一定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觉,它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大大地提升了。”11月12日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其背后,增强检索(RAG)技术功不可没,大模型会利用检索到的信息来指导文本或答案的生成。
点评:RAG并非新技术,Perplexity等AI搜索公司就用到了RAG。有AI研究者告诉记者,采用RAG的AI搜索方案本身并不难,各厂商都能用。采用RAG方案确实能让大模型的回答给予更准确的资料,但还不能从本质上改进大模型的能力。第一财经测试发现,文心一言AI画图仍存在不能准确理解意图、图片乱码等情况。不过,大模型本身的能力也在进步,例如OpenAI的o1系列模型提出的长思维链推理路径,就能改善大模型回答的质量。
杨植麟称kimi月活超3600万
“我们去年也是这一天发布的产品,当时从1个用户开始,现在用户数超过3600万。”11月16日,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在沟通会上透露,AI助手Kimi在10月月活超过3600万,而且还在持续更快增长,他同时强调,提升留存是Kimi当前最核心的目标。这一天,月之暗面还发布了最新的数学模型k0-math,将在未来一两周内将上线,对标OpenAI o1系列可公开使用的两个模型:o1-mini和o1-preview,它具备很强的深度思考能力。杨植麟表示, AI产品包括AI技术接下来发展的重要能力应是更加深度的推理能力,能够把现在只是短链路的简单问答,变成更长链路的组合式的任务操作。
点评:在沟通会上,杨植麟提及了一些对当下行业的看法。日前OpenAI原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公开表示,扩大预训练的结果已经达到了平台期。在杨植麟看来,AI的发展就像在荡秋千,在两种状态之间来回切换,“一种是算法、数据准备好了,但算力不够。”他认为,从Transformer架构诞生到GPT4的出现,更多的矛盾在于如何扩大规模(Scale),在算法和数据上不存在本质问题。但是到了今天,规模已经到达了一定的程度,会发现再加更多的算力,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其中核心问题是没有高质量的数据。这时要做的事便是改变算法,突破瓶颈, “好的算法能够释放Scaling的潜力,让模型持续变得更好。”
xAI将融资60亿美元,计划再买10万张英伟达GPU
11月16日消息,有报道称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AI公司xAI正计划以 500亿美元的估值,筹集新一轮最高6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购买10万张英伟达 GPU,从而搭建Memphis数据中心,这很可能会对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功能的改进产生显著影响。消息称 xAI 公司将于下周完成新一轮融资,其中50亿美元来自中东主权基金,还有10亿美元来自其他投资者。
点评:马斯克的AI创业公司xAI于2023年7月宣布成立,据其网站称,该公司旨在“了解宇宙的真实本质”。此前xAI仅用122天,建成了全球最大AI集群Colossus,而该公司计划未来将再翻倍增加10万张 GPU,其中5万张为更先进的 H200。
马斯克指控OpenAI试图垄断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
山西晋非投资
11月15日消息,有报道称埃隆·马斯克与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的恩怨不断升级,他在一份法庭文件中指控OpenAI试图垄断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并在竞争中牺牲安全来取得领先。上周四晚些时候,马斯克的律师在向加州奥克兰联邦法院提交的修改后的诉状中写道,“微软和OpenAI显然对自己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垄断(或接近垄断)不满意,现在正积极试图消除xAI等竞争对手,方法是让投资者承诺不为它们提供资金。”
点评:目前OpenAI 暂未作出回应。马斯克于去年创立 xAI,与OpenAI成为竞争对手,此后多次与OpenAI公开对垒。马斯克为佐证 OpenAI 的反竞争行为,在文件中指出该公司通过高薪挖掘AI人才,以削弱竞争对手的人才来源,预计仅为 1500 名员工的薪酬支出将达到15亿美元。
OpenAI一名联合创始人回归
11月13日,OpenAI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在社交平台一篇帖子中表示,在离开总裁职位三个月后,他已重返这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他发文称,“我一生中最长的假期结束了,回去建设OpenAI吧。”今年8月,格雷格·布罗克曼宣布休假到年底,曾引发他将从OpenAI离职的猜想。
点评:在格雷格·布罗克曼回归前,OpenAI多位高管陆续离职,包括前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联合创始人约翰·舒尔曼和联合创始人伊尔亚·苏斯克沃。但目前看,似乎还看不出多名人员离职带来的负面影响。格雷格·布罗克曼此次回归,重新充实了管理团队。
摩尔线程启动上市流程
11月12日,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摩尔线程”)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启动A股上市进程,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摩尔线程的AI计算芯片包括MTT S2000、MTT S3000和MTT S4000,其中MTT S4000是2023年12月发布的最新芯片,以上三个芯片FP32算力分别为10.6TFLOPS、15.2TFLOPS、25TFLOPS。
点评:此前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也启动了上市辅导备案。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是上述几家准备IPO的芯片企业中最年轻,但估值可能最高的。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摩尔线程以估值255亿元排名第261位,燧原科技、壁仞科技分别排第482名和第495名。对比之下,摩尔线程AI芯片FP32算力低于英伟达A100和H100。GPU集群上,摩尔线程则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从千卡集群向万卡集群过渡。
山西晋非投资
OpenAI分享AI数据中心建设计划
有消息称,OpenAI已向美国政府官员分享了有关如何建造一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信息,该数据中心预计耗电量达5吉瓦(1吉瓦等于1百万千瓦),规模将比目前正在开发的数据中心大五倍。OpenAI还呼吁扩大数据中心的能源容量,以确保其能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建议政府加快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审批流程。
点评:OpenAI的构想与“星际之门”有一些类似。今年早些时候,有消息称,OpenAI正在就耗资高达1000亿美元的超大型全球数据中心项目规划进行谈判,项目包含一台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AI超级计算机,项目预计将于2028年启动。在扩大算力和获得更多能源支持方面,OpenAI一直在努力。
腾讯管理层称AI给公司带来切实的好处
11月13日,腾讯控股公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腾讯第三季度营收1671.93亿元,同比增长8%,经营利润(Non-IFRS)612.74亿元,同比增长19%。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管理层则表示,AI给公司带来了切实的好处,现在一大重点是通过AI来做更好的内容推荐、广告推送,广告推送精准度方面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这对收入增加有直接的好处。但管理层也提到,与一些美国公司的AI收入相比,腾讯在AI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空间,“国内还没有非常大的面向企业的市场,而很多海外企业则已经开始应用AI,例如用于提升业务效率。我们AI方面的收入比一些美国云服务提供商低不少。”
点评:不仅国内企业在应用AI方面没有美国企业迅速,腾讯管理层还表示,国内购买大量算力的AI初创公司也不算很多,因此对云业务规模增长的促进不会太容易,需要一步步来。腾讯此前也释放了大模型扩大应用需要多点耐心的信号。9月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起初很多人认为模型可以快速改变世界,后来又有一些悲观,其实“短期高估进度,长期低估效果”都不可取。
亚马逊砸1.1亿投资,推动Trainium芯片的AI研究
11月13日,亚马逊云计算部门(AWS)宣布了一项重大投资项目“Build on Trainium”,将向科研人员免费提供其最新的AI算力,标志着该公司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在人工智能领域中与英伟达展开直接竞争。亚马逊的这一决定旨在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使用其基于Trainium芯片的计算能力,进而挑战当前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英伟达。亚马逊进一步表示,项目中创造的任何AI进展都将以开源方式发布,允许研究人员和开发者继续推动他们的创新。
山西晋非投资
点评:亚马逊对AI也颇为重视,在8月亚马逊还宣布了对OpenAI竞争者Anthropic的40亿美元投资。据悉,AWS Trainium是一种专门为深度学习训练和推理任务设计的定制机器学习芯片。作为“Build on Trainium”计划的一部分,亚马逊已经建立了一个包含多达4万个Trainium芯片的研究UltraCluster,这些芯片专为AI的独特工作负载和计算结构进行优化。
披头士乐队借AI修复歌曲《Now And Then》获两项格莱美提名
11月9日,2025年第67届格莱美提名名单揭晓,传奇乐队披头士(The Beatles)在解散近50年后,凭借AI的帮助,他们的最后一首歌《Now and Then》成功入围“年度制作”和“最佳摇滚表现”两项大奖,这标志着首个获得格莱美提名的AI辅助歌曲诞生。
这首引发广泛关注的作品于去年末发布,其创作过程颇具传奇色彩。《Now And Then》最初是约翰·列侬在20世纪70年代末录制的一个小样,但最终没有全部完成。2022年,导演彼得·杰克逊和录音师借助机器学习算法,把约翰·列侬的声音从《Now And Then》的原始小样中分离,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修复和增强,让乐队其他成员得以继续参与完成这首歌。
点评:虽然《Now And Then》是通过机器学习完成的,但它仍然在格莱美人工智能规则的范围之内。目前的指导方针规定,“只有人类创作者才有资格提交格莱美奖的评审、提名或获奖”,但包含人工智能元素的作品有资格进入适用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