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排行“强者恒强”,DRG难改大医院虹吸效应

2024-11-17 07:01:02 11阅读

11月16日,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今年排行榜首次采取“分级制度”排名,将前百强医院分为A++++、A+++、A++、A+和A五个等级,同等级排名不分先后。

最新榜单显示,第一档A++++的共有20家医院,其中上海占据四家,分别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这是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第十五年发布。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医院强者恒强。”

中国医院排行“强者恒强”,DRG难改大医院虹吸效应

同时发布的一份《2023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将45个专科声誉排名前十的医院进行排名,其中上海的医院在8个专科声誉排名中位列第一。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表示:“这次在评选方法和总体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将百强医院排名分为五大档,力图避免不必要的内卷,也希望医院把注意力放在学科建设和临床能力的提升上。”

他还表示,希望强的专科不仅仅分布在北上广这样的地区,而是应该各地医院都不断提升专科能力,满足区域内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自2021年DRG/DIP改革在公立医院推广实施以来,原先的按项目付费变成了按病组付费,这改变了医院的收入模式。即便是头部公立医院也面临新的挑战。对于医院来说最大的改变是,医院将进入高周转模式,意味着患者的住院时长将缩短。

业内人士认为,在DRG医保控费改革的背景下,中国头部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正在越来越强,“强者恒强”的势态很难发生改变。

一位医疗系统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提到以往用来考核医院的“平均住院日”指标。“该指标一方面反映了床位的紧张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医疗技术的水平,有些疾病可以通过门诊手术就解决了,不用住院。”他对记者说道,“而在DRG改革的背景下,平均住院日的指标一定会被进一步压低,不仅是考核的需求,而且也是医保控费的需要。”

他同时提出另一个问题:“平均住院日缩短,但公立医院过去几年的床位数是大幅扩张的,要填满这些床位,公立医院需要更大的流量。”

在他看来,患者越多的医院,越容易维持其经营规模并控制成本,而一些患者人数不那么多的医院,则面临艰难的处境。“有地方医院估算称,当地老百姓每人每年看四次病才能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他表示,“近期一些公立医院扩充了新院区后,进行大规模义诊,免挂号费等等措施,都是为了吸引患者流量。”

DRG推出的另一个初衷是推进分级诊疗,通过将病组的支付金额逐步向复杂病例倾斜,让大医院重点关注疑难杂症,从而分流一部分轻症患者,因为大医院治疗轻症的收益将逐步下降。

但矛盾之处在于,DRG支付改革对医院设定了支付系数,越是大医院,支付系数越高,同样治疗轻症,大医院获得的支付资金相比小医院而言也仍然更高,因此只要能控制成本,甚至在亏钱的情况下,公立医院也仍有动力去选择扩张规模。

一位医院管理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DRG时代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医院的同质化竞争将更加趋于明显,也就是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性价比,这就让有管理经验、降本增效能力强的医院优势更突出。

“头部的公立医院在DRG规则下会更有优势。”上述人士表示,“有些病人的治疗用DRG的点数来核算,医院是亏钱的,但是由于头部公立医院病人更多,流量的优势更显著,也就有更大的选择权。规模较小的医院没有太多的选择,哪怕亏钱也必须做。”

与此同时,公立医院在实施DRG的过程中,仍面临不少问题。某头部公立医院院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DRG考虑病组收费,随着老年化加剧,病人不论就诊小病大病都会考虑到伴有其他器官的病变情况,如合并有其他疾病,虽然此次就诊只是来看一个病的,但在针对这个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防止其他几个病或触发加重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DRG怎么算?如果不同时治疗,又会对病人造成伤害。政策制定者应该已经考虑到愿望与实际有一定的差距,不可一刀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山西晋非投资有限公司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